修回日期: 2025-08-28
接受日期: 2025-10-15
在线出版日期: 2025-10-28
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率高, 主要诱因较复杂, 积极有效的护理可降低再出血风险. 本研究基于诱因干预与舒适护理的协同作用, 提出假设: 结合出血诱因知识教育与舒适护理能显著降低再出血率, 提高自我效能感.
分析出血诱因知识结合舒适护理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再出血率及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tudy Measures, CDSES)评分的影响.
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3-08/2025-01收治的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属于出血治疗后康复期), 与随机数表形式划为对照组(n = 40, 常规护理)、观察组(n = 40, 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增加出血诱因知识教育和舒适护理). 对比两组的再出血率、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 评估两组的CDSE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 GQOLI-74)评分以及健康知识知晓程度.
观察组的再出血率、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2.50%、7.50%, 较对照组的15.00%、25.00%更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8住院时间较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组间干预前CDSES、GQOLI-74、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的CDSES、GQOLI-74评分与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均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出血诱因知识结合舒适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 预防再出血, 并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与认知水平, 预防并发症.
核心提要: 创新性提出出血诱因知识+舒适护理的联合干预模式, 通过针对性诱因管理联合个性化舒适护理, 显著降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再发率, 并提升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评分, 其价值在于充分体现人文护理, 为临床提供可量化的综合管理方案.
引文著录: 郁丽丽, 喻蓉艳, 胡奕婷, 张芳, 占倩倩, 吴瑶君. 出血诱因知识结合舒适护理对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的再出血率及CDSES评分的影响.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5; 33(10): 791-796
Revised: August 28, 2025
Accepted: October 15, 2025
Published online: October 28, 2025
The recurrence rate of upper gastrointestinal hemorrhage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is high, and the main causes are complex. Active and effective nursing can reduce the risk of rebleeding. Based on the synergistic effect of inductive intervention and comfort nursing, this study hypothesized that combining inductive education with comfort nursing could significantly reduce rebleeding rate and improve self-efficacy in patients with liver cirrhosis.
To analyze the effect of combined bleeding trigger education and comfort care on the rebleeding rate and 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tudy Measures (CDSES) score in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Eighty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used by liver cirrhosis admitted to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23 to January 2025 (all in the recovery period after bleeding treatment)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a control group (n = 40, receiving routine care) and an observation group (n = 40, receiving additional education on bleeding triggers and comfort care on the basis of routine care). The rebleeding rate, length of hospital stay, and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CDSES score, general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 (GQOLI-74) score, and the level of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were also compared.
The rebleeding rate and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2.50% and 7.50%, respectively, which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 control group (15.00% and 25.00%; P < 0.05).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a significantly shorter hospital stay (P < 0.05). There was no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in CDSES score, GQOLI-74 score, and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between the groups before intervention (P > 0.05). After intervention, compared with the control group, the observation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higher CDSES score, GQOLI-74 score, and health knowledge awareness (P < 0.05).
Combined bleeding trigger education and comfort care is of positive significance for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caused by cirrhosis since it can effectively alleviate bleeding symptoms, prevent rebleeding, improve quality of life, self-efficacy and cognitive level, and prevent complications.
- Citation: Yu LL, Yu RY, Hu YT, Zhang F, Zhan QQ, Wu YJ. Effect of combined bleeding trigger education and comfort care on rebleeding rate and CDSES score in cirrhosis patients with upper gastrointestinal bleeding.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25; 33(10): 791-796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33/i10/791.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33.i10.791
肝硬化是由于病毒性肝炎等疾病引起的一种慢性肝脏疾病, 常见病理特征为广泛肝细胞坏死、肝脏纤维性弥漫性增生, 可伴有假小叶和结节等, 同时肝硬化可引起肝结构和血液供应的损害, 从而导致肝功能异常, 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患者往往易发生各种并发症, 并由较大可能促使肝癌发生[1]. 上消化道出血发病急、出血量大, 是肝硬化的常见并发症, 上消化道出血极易导致出血性休克、体循环功能紊乱等, 甚至危及生命[2]. 因此, 为保障患者身体和心理健康, 临床必须重视预防和治疗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 常规护理受个人差异等因素的影响, 逐渐无法满足临床升高的护理需要. 而舒适护理属于以患者为中心, 使其在生理和心理均能感到舒适的现代化医疗观念, 现已广泛用于各项疾病的护理干预中[3]. 同时诱发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原因较为复杂, 而患者的预后、疾病自我效能感与其对疾病的认知程度有较大关系, 因此需要对患者实施出血诱因知识健康教育, 增强其对疾病的认识, 从而更好地配合治疗[4]. 基于此, 本研究具体分析出血诱因知识结合舒适护理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再出血率及慢性病自我效能感量表(Chronic Disease Self-Management Study Measures, CDSES)评分的影响. 现报道如下.
选择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2023-08/2025-01收治的80例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均属于出血治疗后康复期), 样本量计算: n = [(Z1-α/2+Z1-β)/(δ/σ)]2×2, Z1-α/2、Z1-β为显著水平与检验效能的标准正态分布分位数; δ为样本均数差; σ为总体标准差, 经计算可得, 80例为本研究较合适样本量. 以随机数表形式(在分配前对研究者隐藏信息, 以防止选择性偏倚)划为两组, 每组40例. 一组为对照组, 含男性27例、女性13例; 年龄33-80岁, 平均(63.28±8.12)岁; 肝硬化病程6 mo-5年, 平均(2.85±0.98)年; 出血量1056-1985 mL, 平均(1563.78±103.12) mL; 出血部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2例、胃黏膜糜烂9例、消化性溃疡9例; 输血患者17例、无输血患者23例. 一组为观察组, 含男性26例、女性14例; 年龄32-80岁, 平均(63.03±8.15)岁; 肝硬化病程7 mo-6年, 平均(2.79±1.01)年; 出血量1044-1968 mL, 平均(1562.65±100.44) mL; 出血部位: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20例、胃黏膜糜烂11例、消化性溃疡9例; 输血患者18例、无输血患者22例. 两组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通过伦理委员会审议(伦理批号: 202307099).
纳入标准: (1)年龄18-80岁; (2)参照《肝硬化中西医结合诊疗指南》[5]中有关标准, 确诊为肝硬化, 且伴上消化道出血(与《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6]中有关标准相符); (3)救治成功, 无生命危险; (4)临床各项资料齐备; (5)患者或家属对本研究知情, 自愿签署协议.
排除标准: (1)伴恶性肿瘤、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肾功能不全者; (2)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或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3)伴下消化道出血、溃疡活动期出血; (4)非肝硬化所致的上消化道出血; (5)严重药物、食物过敏; (6)伴认知异常、精神类疾病发作期、语言沟通障碍者; (7)妊娠或哺乳期女性; (8)中途转院、死亡或随访失访者.
两组患者出血后均接受相同的基础常规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可采用药物、内镜、介入、外科手术等治疗方法止血. 止血成功后,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 即口头讲解疾病知识与用药注意事项, 强化生命体征监测, 嘱咐养成良好生活习惯, 出院后提醒定期复查等.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同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出血诱因知识教育和舒适护理, 具体方式为: (1)出血诱因知识干预: 构建专业干预小组, 由护士长1名、若干护理人员组成, 小组内部通过查阅文献、既往护理经验总结等方式归纳出诱发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的主要原因, 例如认知、饮食、心理、用药等方面的不足. 召开小组会议共同探讨不同因素导致上消化道出血的针对性预防与处理措施, 评估患者具体情况, 制定相关个体化护理策略. 常见诱因知识干预: ①认知不足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 患者入院时, 对其疾病认知水平、受教育程度进行评估, 采用视频讲解、图文并茂、PPT演示等方式开展个体化健康教育, 教育内容包括疾病基础知识、防治策略、注意事项、日常饮食方案、情绪控制方案等; ②疾病本身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 若患者病程较长或处于肝硬化失代偿期, 则需要护理人员进行基本病情评估, 如完善门静脉压力和凝血功能检查, 将各种因素结合起来评估上消化道出血发病风险, 以确保对高危人群的早期筛查. 对伴有腹水患者, 应积极采取相应措施减少腹水对上消化道出血的影响, 每日测定患者腹部围, 并严格控制钠、水摄取量, 并对各项重要指标进行实时监控和精确记录; 对伴胃底静脉曲张、食管静脉曲张的患者, 加强日常生活监测, 如夜间、晚餐前后等上消化道出血高发时期, 经常询问患者是否存在头晕、冷汗、胃部烧灼等感觉, 以便早发现、早治疗; ③生活习惯诱发的上消化道出血: 对饮食习惯较差的患者, 有针对性地进行健康教育, 同时做好膳食管理计划, 保证饮食的健康、科学, 杜绝暴饮、暴食等危害行为, 严格戒酒. (2)舒适护理: ①心理护理: 护理人员应注重患者的心理干预, 多与患者进行沟通与焦虑, 联合家属共同关心和鼓励护理, 若患者对治疗存在严重消极情绪, 可用成功个案、音乐疗法、转移注意力等方式帮助其恢复信心, 使其感到被关怀; ②身体护理: 嘱咐患者发生出血后绝对卧床休息, 取平卧位, 将头部偏向一侧, 完善口腔护理, 以免血液呛入气管, 帮助患者清理呕吐物, 以减轻不适. 保持呼吸道通畅, 必要时给予输氧治疗; 根据患者的具有需求与实际身体状况, 选择舒适体位, 并定时协助其翻身. 注意观察患者体温、咳嗽、咳痰、腹痛、腹泻等症状, 如果出现高热情况, 可以采取冰敷、酒精擦浴等物理降温措施. 每日夜间顺时针按摩腹部, 促进肠胃蠕动, 防止便秘; ③环境护理: 治疗期间, 应尽量使房间内的空气新鲜、光线温和, 使温度保持在22 ℃-24 ℃、湿度55%-60%; 控制噪音, 为患者营造舒适的睡眠环境; ④饮食管理: 对于大出血、恶心、呕吐患者, 应采取暂时禁食措施; 对于出血少、无呕吐者, 可适当给予清淡、温凉的流质食物; 成功止血后, 可以适当进行易消化食物饮食, 如牛奶、蛋汤等, 随后逐步过度至正常饮食(但需注意进食不得过饱, 且避免粗糙食物); ⑤输血护理: 多个静脉通道可迅速开通, 方便输液和输血. 迅速、准确穿刺, 必要时留置针; 输液时先快速后缓慢, 期间全面观察患者的血压和尿量等情况, 根据观察结果适当调节输液量和速度; ⑥智能护理: 通过可穿戴设备实时追踪生命体征, 预警出血风险, 并积极开发患者端实现症状追踪、用药提醒和远程咨询, 提升自我管理效能. 两组均干预至患者出院, 并于出院后随访3 mo.
(1)对比两组的再出血率: 记录患者出院后3 mo的再出血发生例数, 结合病史、症状、体征、内镜检查、实验室及影像学检查等综合判断; (2)对比两组住院时间; (3)对比两组并发症发生率: 如贫血、电解质紊乱、失血性休克、肝性脑病等; (4)对比两组CDSES、生活质量评定量表(generic quality of life inventory-74, GQOLI-74)评分: 于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当日)进行评估, CDSES采用1-10分法, 分值越高表示患者对治疗的信心越强, Cronbach's α系数为0.851; GQOLI-74分为生理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物质情况4维度, 每个维度总分100分, 分值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 Cronbach's α系数为902; (5)对比两组健康知识知晓程度: 于干预前、干预后(出院当日)采用我院自制问卷, 问卷内容包含疾病基础知识、防治策略、注意事项、日常饮食方案、情绪控制方案等, 总分为100分, 分值越高表示知晓程度越高, 自制量表Cronbach's α系数为786. 以上所有量表评分均采用盲法进行.
统计学处理 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用(mean±SD)记录, 计数资料用[n(%)]记录, 用SPSS 25.0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 计量资料用t检验, 计数资料用卡方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较之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1.
| 组别 | 例数 | 再出血 | 贫血 | 失血性休克 | 电解质紊乱 | 肝性脑病 | 并发症总发生率 | 
| 观察组 | 40 | 1(2.50) | 2(5.00) | 0(0) | 1(2.50) | 0(0) | 3(7.50) | 
| 对照组 | 40 | 6(15.00) | 5(12.50) | 1(2.50) | 3(7.50) | 1(2.50) | 10(25.00) | 
| χ2值 | - | 3.914 | - | - | - | - | 4.501 | 
| P值 | - | 0.048 | - | - | - | - | 0.034 | 
观察组住院时间均比对照组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2.
| 组别 | 例数 | 住院时间 | 
| 观察组 | 40 | 7.95±0.81 | 
| 对照组 | 40 | 9.62±0.84 | 
| t值 | - | 9.051 | 
| P值 | - | 0.001 | 
组间干预前CDSES、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的CDSES评分与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均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3.
组间干预前GQOLI-74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的GQOLI-74得分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详见表4.
| 组别 | 例数 | 生理功能 | 心理功能 | 社会功能 | 物质情况 | ||||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干预前 | 干预后 | ||
| 观察组 | 40 | 65.28±6.36 | 80.52±8.69a | 63.45±5.47 | 75.32±5.32a | 63.52±5.48 | 81.60±6.12a | 67.19±5.20 | 81.95±4.87a | 
| 对照组 | 40 | 65.39±6.85 | 73.25±8.34a | 63.63±5.12 | 71.36±4.58a | 63.43±5.27 | 77.74±7.25a | 67.23±5.26 | 78.84±5.00a | 
| t值 | - | 0.144 | 5.388 | 0.074 | 3.817 | 0.075 | 2.573 | 0.034 | 2.818 | 
| P值 | - | 0.886 | 0.001 | 0.941 | 0.001 | 0.941 | 0.012 | 0.973 | 0.006 | 
上消化道出血是肝硬化发生后常见的并发症, 多由食管静脉曲张破裂等引起. 因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会有大量呕血、便血表现, 从而易导致出血性休克等严重后果, 对身体和心理均会产生较大伤害, 且给临床治疗增加了困难[7,8]. 因此, 强化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护理干预对于改善其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本研究结果发现, 较之于对照组, 观察组的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均较低, 且住院时间较短,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出血诱因知识结合舒适护理有助于改善患者的出血症状, 预防再出血与其他并发症. 分析原因: 由于过度劳累、饮食不合理、情绪激动、腹压升高等因素, 加之部分患者对疾病的认知不足, 容易导致上消化道出血风险升高[9]. 因此, 需要对患者进行必要的健康教育, 常规教育侧重整体疾病认知与生活调整, 以增强其对疾病的了解, 诱因普及旨在通过精准知识降低特定并发症发生率, 从而可使患者采取针对性防治策略, 消除疾病风险因子, 减少再次出血的发生风险[10]. 同时, 出血诱因知识分析后也可使患者从心理层面意识到不良生活习惯、不良饮食等的危害, 从而有助于主动寻求护理服务, 提高自我护理水平, 并可自主及时发生问题, 将并发症发生风险遏制在萌芽状态[11,12]. 而舒适护理是临床常用的护理方式, 其以患者为核心开展全面而细致的护理服务, 使患者在生理、心理、身体和社会适应性等不同层面均能感到舒适, 从而缓解其紧张、焦虑等心理应激, 增强治疗依从性, 有助于进一步控制病情进展[13,14]. 同时, 患者对治疗目标、疗效等产生明确认识后, 也会在某种程度上改善其依从性, 在舒适条件下治疗, 可以更早地促进机体康复[15]. 研究结果还显示: 干预后, 与对照组比较, 观察组的CDSES、GQOLI-74评分与健康知识知晓程度均较高,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出血诱因知识结合舒适护理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与认知水平. 分析原因: 针对疾病的诱发因素, 从心理、身体、环境、输血等多个角度, 根据患者实际需要和病情变化, 灵活地使用护理技术, 可使患者从各个方面了解自身病情, 增加对疾病的认知, 并有助于培养良好的生活、饮食等习惯, 出血诱因知识教育有助于患者培养出血危险预测的能力, 进而加强对病情的把握, 从而增加对治疗的信心与自我效能感[16,17]. 舒适护理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提高患者的就诊体验, 也可以通过焦虑疏导和成功病例分享等方式重塑患者的自信. 此外, 从安全饮食、生活环境、心理等方面进行舒适护理, 可以减轻患者在治疗时的紧张和不适应感, 在日常沟通中, 增强患者和家属对该病的了解, 有助于提高患者对治疗、医护人员的信任, 从而有助于强化信心, 进一步提高自我效能感[18,19]. 两种方式结合可发挥协同增效的作用, 从认知、心理、生理等方面全方位实施护理, 可以明显地提高患者自我效能, 使其更加主动地参加到护理中来, 促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20].
综上所述, 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采取出血诱因知识结合舒适护理具有积极意义, 可有效缓解患者的出血症状, 预防再出血, 并可有效改善生活质量、自我效能感与认知水平, 预防并发症. 但该研究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例如样本较少, 研究结果可能存在偏倚, 需要在后续进一步扩大样本, 开展多中心研究.
肝硬化是全球常见的疾病类型, 上消化道出血是普遍存在的并发症, 其再出血率极高. 常规干预聚焦于止血与药物干预, 但忽视患者认知与心理因素. 本研究将出血诱因知识教育与舒适护理结合, 填补了"病因-心理-生理"综合干预模式的空白, 为改善预后提供新思路.
针对肝硬化患者, 现有研究多关注治疗方面, 而患者自我管理能力不足是再出血的关键诱因之一. 本研究动机在于解决以下问题: 通过知识教育等形式降低可预防性出血风险; 通过舒适护理缓解患者负性心理并提升治疗依从性, 从而推动"以患者为中心"护理理念的优化.
核心目标在于通过积极有效的护理降低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 促进早期康复, 改善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认知水平以及生活质量, 为临床相关疾病干预方案的改善与更新提供循证依据.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试验设计, 通过结构化问卷评估诱因认知水平, 并根据患者个体差异制定针对性护理方案, 将主观分析(自我效能感、认知水平、生活质量)与客观结局(住院时间、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结合探究.
经过本研究的联合护理, 促使患者再出血率、并发症发生率改善, 住院时间降低, 且有效提高了患者的自我效能感、认知水平、生活质量, 进而为临床后续治疗与护理提供可靠参考依据.
出血诱因知识结合舒适护理用于肝硬化患者上消化道出血患者具有积极效果. 本研究提出"认知-行为-生理"三级干预假说, 建议将舒适护理纳入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管理标准流程. 临床影响: 可减少医疗资源消耗, 提升患者生存质量.
研究可一定程度上为临床相关疾病干预方案的改善与更新提供循证依据. 但后续仍需扩大样本验证长期效益, 未来可探索个性化认知干预工具. 未来最佳研究方向应基于时代背景, 积极开展信息化干预模型, 实时预测出血风险并动态调整护理策略.
学科分类: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
手稿来源地: 江西省
同行评议报告学术质量分类
A级 (优秀): 0
B级 (非常好): B
C级 (良好): C, C, C
D级 (一般): D, D, D
E级 (差): 0
科学编辑: 刘继红 制作编辑:张砚梁
| 6. | 中国医师协会急诊医师分会; 中华医学会急诊医学分会; 全军急救医学专业委员会; 中国急诊专科医联体; 北京急诊医学学会.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急诊诊治流程专家共识. 中国急救医学. 2021;41:1-10. [DOI] | 
| 9. | 王 淑峰, 姚 丹林, 王 志伟. 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发生上消化道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 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杂志. 2024;10:243-246. [DOI] | 
| 12. | 卢 廷山. 肝硬化患者并发上消化道出血的高危因素调查及预防措施探讨.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版). 2023;7:106-108. [DOI] | 
| 18. | 赵 增欢. 舒适护理用于上消化道出血中对患者的影响. 山西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学报. 2023;33:142-144.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