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PG致力于知识的发现和传播
临床研究
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5. Published by Baishideng Publishing Group Inc. All rights reserved.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5-10-28; 33(10): 821-830
Published online 2025-10-28. doi: 10.11569/wcjd.v33.i10.821
炎症性肠病患者个性化营养干预计划的构建与长期疗效跟踪研究
李子美, 郑小娟, 沈飞燕, 黄梦倩, 卢的一
李子美, 郑小娟, 沈飞燕, 黄梦倩, 卢的一,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浙江省金华市 321000
李子美, 主管护师, 从事消化疾病精细化管理方向的护理研究.
基金项目: 浙江省金华市公益性技术应用研究项目, No. 2024-4-074.
作者贡献分布: 李子美是本研究的核心贡献者, 对研究的设计、实施与论文撰写负总责; 此课题由李子美、郑小娟、沈飞燕、黄梦倩及卢的一设计; 研究过程由李子美、郑小娟、卢的一操作完成; 问卷收集、数据收集与整理由沈飞燕、黄梦倩及卢的一等完成; 数据分析由李子美与卢的一完成; 论文由李子美执笔完成并负责修订.
通讯作者: 李子美, 主管护师, 321000, 浙江省金华市婺城区人民东路365号, 浙江省金华市中心医院消化内科. king9876540@163.com
收稿日期: 2025-09-11
修回日期: 2025-09-29
接受日期: 2025-10-20
在线出版日期: 2025-10-28
Abstract
背景

炎症性肠病(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IBD)患者普遍存在营养不良, 常规营养支持缺乏个体化考量. 本研究假设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个性化营养干预计划可有效改善IBD患者营养状况并降低疾病活动度.

目的

构建IBD患者个性化营养干预计划并跟踪其长期疗效.

方法

通过文献分析法回顾近10年文献拟定干预计划初稿, 筛选15名不同领域专家进行2轮德尔菲专家函询, 确定终稿. 选取2024-06/2025-07于金华市中心医院就诊的96例IBD患者, 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8例. 对照组实施常规营养干预, 观察组实施个性化营养干预, 干预12 mo. 比较两组干预前、干预后3、6、12 mo的营养与疾病状态[微型营养评定简表(Mini Nutritional Assessment-Short Form, MNA-SF)、患者自评主观全面评定量表(Patient-Generated 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 PG-SGA)、克罗恩病活动度指数(Crohn'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CDAI)、溃疡性结肠炎疾病活动指数(Ulcerative Colitis Disease Activity Index, UCDAI)]、生活质量[炎症性肠病生活质量问卷(Inflammatory Bowel Disease Questionnaire, IBDQ)], 以及干预前、干预12 mo后的生化指标[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血清白蛋白(serum albumin, Alb)、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 ESR)、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 CRP)、钙卫蛋白]和长期追踪指标(复发率、住院率、手术率).

结果

2轮专家函询回收率均为100%, 专家判断系数和熟悉系数均>0.80, 权威系数>0.80, 第2轮协调系数显著提高, 各维度评分均值>4.40分, 变异系数均<0.25, 表明专家意见一致且方案具有较高权威性. 干预后, 观察组Hb、Alb、IBDQ评分、MNA-SF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1), ESR、WBC、CRP、钙卫蛋白、PG-SGA评分、CDAI、UCDAI评分、复发率、住院率、手术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 观察组在生活质量、营养状态及疾病活动度方面的改善随时间推移均优于对照组(时间×组别交互效应P<0.001).

结论

基于德尔菲法构建的IBD患者个性化营养干预计划具有科学性和权威性. 长期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轻炎症反应、提升生活质量、降低疾病活动度, 并减少复发、住院及手术风险, 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 值得临床推广.

Keywords: 炎症性肠病; 个性化营养干预; 德尔菲法; 生活质量; 长期疗效

核心提要: 本研究基于德尔菲法构建了炎症性肠病个性化营养干预计划, 证实其长期应用可有效改善患者营养与炎症状态, 提升生活质量, 降低疾病活动度及复发、住院与手术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