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25-10-11
接受日期: 2025-10-20
在线出版日期: 2025-10-28
贝飞达与布拉氏酵母菌可调节肠道菌群平衡, 提高病原菌清除率. 但部分患儿仍达不到临床理想效果可能因单独用药在扭转厌氧菌与需氧菌动态失衡的作用效果较弱. 因此, 临床考虑将两种药物联合治疗以满足厌氧菌与需氧菌的动态平衡.
基于倾向性评分匹配(propensity score matching, PSM)原则分析布拉氏酵母菌与贝飞达单独及联合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选取2022-03/2025-03绍兴市上虞妇幼保健院收治的240例病毒性肠炎患儿, 根据治疗方案分为酵母菌组(98例)、贝飞达组(92例)、联合组(50例). 根据治疗前资料进行1:1:1 PSM, 卡钳值为0.1, 以联合组50例作为匹配基准, 而另外两组样本经筛选, 最终各匹配出50例, 以确保匹配后三组基线特征具有最佳可比性. 比较两3组疗效、临床症状缓解时间、改良Vesikari评分、粪便病毒抗原转阴时间及血炎症因子[白细胞计数(white blood cell count, WBC)、超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 protein, hs-CRP)]、不良反应.
联合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酵母菌组、贝飞达组(P<0.05); 联合组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缓解时间早于酵母菌组、贝飞达组(P<0.05); 联合组治疗1 d、3 d、5 d后改良Vesikari评分低于酵母菌组、贝飞达组(P<0.05); 联合组粪便病毒抗原转阴时间及治疗5 d后hs-CRP、WBC低于酵母菌组、贝飞达组(P<0.05); 酵母菌组和贝飞达组发热、呕吐、腹痛、腹泻缓解时间比较, 以及总有效率、改良Vesikari评分、粪便病毒抗原转阴时间、治疗5 d后hs-CRP、WBC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3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贝飞达联合布拉氏酵母菌治疗病毒性肠炎具有显著效果, 可降低机体炎症因子水平, 加速临床症状缓解及病毒转阴进程, 促进病情恢复.
核心提要: 由于既往研究中有关二者联合治疗的研究多为两组对照分析, 存在混杂因素, 无法分离不同微生态制剂的真实贡献. 因此, 本研究开展了此项回顾性研究, 并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法平衡3组患儿一般资料的协变量分布, 以减少结果偏差, 旨在精准分析布拉氏酵母菌与贝飞达单独及联合治疗病毒性肠炎的临床疗效, 为临床治疗策略提供科学性参考依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