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pyright
©The Author(s) 2022.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2-11-08; 30(21): 928-940
在线出版 2022-11-08. doi: 10.11569/wcjd.v30.i21.928
在线出版 2022-11-08. doi: 10.11569/wcjd.v30.i21.928
表1 与SCFAs相关的肠道菌群在IBD中的变化与功能
细菌 | 丰度变化 | 产生的SCFAs | 功能 | 参考文献 |
罗氏菌属 | 降低 | 乙酸、丙酸、丁酸 | 参与能量的产生, 增强肠屏障功能, 促进免疫系统的成熟 | [24,34] |
普氏粪杆菌 | 降低 | 丁酸 | 分泌微生物抗炎分子, 抑制NF-κB信号通路; 增强肠屏障功能 | [24,35,36] |
梭菌属 | 降低 | 乙酸 | 激活Treg细胞抗炎, 产生吲哚-3-丙酸, 下调TNF-α表达, 上调连接蛋白编码的mRNAs | [37,38] |
瘤胃球菌 | 升高 | 乙酸 | 诱导树突状细胞分泌炎症细胞因子 | [16,38] |
脆弱拟杆菌 | 降低 | 乙酸、丙酸 | 促进杯状细胞分化、调节黏蛋白相关基因表达 | [38,39] |
内脏臭气杆菌 | 降低 | 乙酸、丙酸、丁酸 | 诱导免疫性Th17细胞作用; 增强肠屏障功能 | [38] |
明串珠菌科 | 降低 | 乙酸 | 保护肠黏膜屏障 | [40,41] |
嗜黏蛋白-艾克曼菌 | 降低 | 乙酸 | 促进黏液产生和紧密连接蛋白的表达 | [38,39,42] |
表2 SCFAs在肠道上皮细胞的转运
吸收方式 | 表达部位 | SCFAs | 作用 | 参考文献 | |
被动扩散 | - | 未解离的形式 | 将SCFAs转运至盲肠和结肠 | [45,46] | |
H+偶联 | MCT1/SLC16A1 | 结肠上皮顶膜、基底外侧膜 | 乙酸、丙酸、乳酸、丁酸 | 通过SCFA-/H+和SCFA/HCO3-介导SCFAs从管腔流入并释放入血 | [47] |
MCT4/SLC16A3 | 结肠基底外侧膜 | 乙酸、丙酸、乳酸 | 介导SCFAs从管腔流入并释放入血 | [46,47] | |
Na+偶联 | SMCT1/SLC5A8 | 结肠上皮顶膜 | 丙酸、丁酸、乳酸 | 介导SCFAs从管腔流入 | [47] |
SMCT2/SLC5A12 | 小肠 | 乳酸 | SCFAs低亲和力转运体 | [47] | |
GPCR | GPR41 | 结肠、小肠上皮细胞 | 丙酸、丁酸 | 促进DC成熟, 抑制肠道运动, 促进IL-18、 Foxp3、Treg以及IL-10的产生 | [19,48,49] |
GPR43 | 结肠、小肠上皮细胞 | 乙酸、丙酸 | 维持肠道内稳态、促进Treg增殖、中性粒细胞趋化、GLP-1分泌、趋化因子和细胞因子的产生, 如IL-18, NLRP3激活, 保护IECs | [19,48,49] | |
GPR109A | 结肠、小肠上皮顶膜 | 丁酸 | 促进Treg细胞稳定, 抑制炎症, 诱导IL-18的转录, 促进IgA和IL-10的释放, 抑制NF-κB通路, 抑制IL-6和IL-17的释放 | [19,48,49] |
引文著录: 郭雪然, 贺程威, 高晗, 华嵘暄, 梁宸, 杜奕萱, 尚宏伟, 路欣, 徐敬东. 短链脂肪酸调节肠黏膜屏障缓解炎性肠病新进展.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22; 30(21): 928-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