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回日期: 2005-01-11
接受日期: 2005-01-26
在线出版日期: 2005-03-15
目的: 探讨α-干扰素、胸腺肽联合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
方法: 将36例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随机分为A、B两组, 两组患者均隔日肌注α-1 b干扰素(赛若金)500万U, 疗程1 a; A组加用胸腺肽, 每日60 mg静脉滴注6 mo. 治疗前检查HBV DNA和ALT; 治疗开始后每2 mo检查一次HBV DNA, 每1 mo检查一次ALT; 治疗结束后每3 mo复查一次HBV DNA和ALT, 分别随访6 mo和12 mo.
结果: 治疗结束后随访6 mo, A组的肝功能复常率(66.7%, P>0.05)与B组两组间无显著差异. A组HBeAg转阴率(61.1%)显著高于B组(27.8%)P<0.05, 抗-HBe阳性率(39.0%)高于B组(22.2%), 但无统计学意义. A组HBV DNA抑制(8.15×106±51.9 copies/L)显著高于B组(3.98×107±57.5 copies/L), 提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优于单独使用干扰素组的疗效. 两组患者在乏力、体重减轻、WBC减少、血色素下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但A组中血色素下降明显增加, 是B组的3倍.
结论: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效果较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显著, 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与加强研究.
引文著录: 周文敬, 任粉玉, 裴风郁.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疗效观察.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2005; 13(6): 813-814
Revised: January 11, 2005
Accepted: January 26, 2005
Published online: March 15, 2005
N/A
- Citation: N/A. N/A. Shijie Huaren Xiaohua Zazhi 2005; 13(6): 813-814
- URL: https://www.wjgnet.com/1009-3079/full/v13/i6/813.htm
- DOI: https://dx.doi.org/10.11569/wcjd.v13.i6.813
寻求一种切实可行的抗病毒方法有效地治疗慢性乙型肝炎是当前肝病界的重要任务之一, α-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是治疗慢性乙型肝炎HBeAg阳性的常用方法, 为此我们对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36例慢性乙型肝炎进行了研究, 取得了较好的疗效, 现报道如下.
根据2000年西安会议修订的病毒性肝炎防治方案制定的慢性乙型肝炎诊断标准[1], 自2002-01/2003-06, 从我院住院患者中选择HBV DNA阳性的慢性乙型肝炎36例, 入选者均未进行过抗病毒治疗. 患者治疗前, ALT>1 333.6 nkat/L, HBV DNA阳性, HBsAg, HBeAg阳性, 且排除HCV、HDV感染.36例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 A组患者平均年龄31.8岁, 病程8-32 mo, 平均19 mo, ALT平均值1 897.0 nkat/L; B组患者平均年龄33.5岁, 病程9-37 mo, 平均20.4 mo, ALT平均值2 077.1 nkat/L. 治疗前两组间HBV DNA 水平无明显差异.
A组18例患者使用α-1 b干扰素(赛若金)500万U/次, 肌注, 隔日一次, 疗程1 a; 胸腺肽每日60 mg溶于5%葡萄糖250 mL中静脉滴注, 疗程6 mo. B组为对照组, 给于α-1 b干扰素(赛若金)500万U/次, 肌注, 隔日一次, 疗程1 a.
1.2.1 检查一次ALT: 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每月检查一次ALT, 治疗结束后每3 mo随访检查一次ALT. 共随访12 mo.
1.2.2 血清HBV D NA检测: 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每2 mo检查一次HBV DNA, 治疗结束后每3 mo随访检查一次HBV DNA(用荧光定量PCR法), 共随访6 mo.
1.2.3 血常规检查: 治疗前和治疗开始后第1 mo每周检查一次血常规, 观察副反应.
统计学处理 数据做t检验, χ2检验.
A组与B组治疗结束, 随访6 mo观察两组患者的ALT的复常率及HBeAg转阴率, 以及抑制HBV DNA复制程度均提示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慢性乙型肝炎的疗效显著优于单独使用干扰素组的疗效(P<0.05, 表1, 2). 两组患者在乏力、体重减轻、WBC减少、血色素下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但A组中血色素下降明显增加, 是B组的3倍(表3).
| 组别 | A组 | B组 | 
| 治疗前 | 3.73×108±5.59×105 | 3.69×108±5.61×105 | 
| 随访 1 a | 8.15×106±51.9a | 3.98×107±57.5 | 
| 组别 | n | ALT正常 | HBeAg阴转 | 抗-HBe阳转 | 
| A组 | 18 | 12(66.7%) | 11(61.1%) | 7(39.0%) | 
| B组 | 18 | 11(61.1%) | 5(27.8%) | 4(22.2%) | 
| 组别 | n | 乏力 | 体重减轻 | 白细胞减少 | 血色素下降 | 
| A组 | 18 | 9(50.0%) | 4(22.2%) | 5(27.8%) | 7(38.9%) | 
| B组 | 18 | 8(44.4%) | 3(16.7%) | 5(27.8%) | 2(11.1%) | 
目前公认有效的慢性乙型肝炎的治疗药物仍然是α-干扰素、胸腺肽α-1、拉米夫定. 干扰素对一部分慢性乙型肝炎有效[2], 必须选择好适应病例, 而且足够的治疗剂量与疗程, 才有可能获得满意效果.
目前临床上应用的胸腺肽α-1是由人工化学合成的由28个氨基酸组成的多肽, 为免疫调节剂, 多组份胸腺肽具有多种生物调节效应, 他治疗HBV感染的机制是促进胸腺T细胞的成熟, 并诱导白介素2及干扰素, 促进NK细胞的杀伤活性, 同时可能还有直接抗病毒作用. 联合治疗可以增强IFN的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作用, 即或CD8中的CTL及其免疫杀伤细胞, 破坏溶解感染的肝细胞而清除HBV, 使肝脏炎症好转, 组织学改善[3]. 也可能通过Th1细胞因子抑制HBV的转录、复制, 使感染病毒的肝细胞在不发生裂解的情况下(非细胞溶解途径)清除HBV, 即不破坏肝细胞而清除病毒. 我们观察到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结束, 随访6 mo后的两组患者的ALT的复常率及HBV DNA的转阴率, 高于单独使用干扰素组的疗效, 且P<0.05. 两组患者在乏力、体重减轻、WBC减少、血色素下降方面无显著性差异, 但A组中血色素下降明显增加, 是B组的3倍, 应引起重视.
总之, 慢性乙型肝炎HBV持续感染的病原学治疗迄今尚无重大突破,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已成为目前国内外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的临床研究热点, 联合疗法可提高一定的临床疗效, 但远期疗效还在观察中. 干扰素联合胸腺肽治疗效果较单独使用干扰素治疗效果显著, 有必要进一步扩大与加强对其的研究, 并推广应用.
编辑: 张海宁
| 2. | Niederau C, Heintges T, Lange S, Goldmann G, Niederau CI, Iohr L, Haussinger D. Long-term follow-up of HBeAg-positive patients treated with interferon alfa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N Engl J Med. 1996;334:1470-1471. [PubMed] | 
| 3. | Lai CL, Chien RN, Leung NW, Chang TT, Guan R, Tai DI, Ng KY, Wu PC, Dent JC, Barber J. A one-year trial of lamivudine for chronic hepatitis B. Asia Hepatitis Lamivudine study Group. N Engl J Med. 1998;339:114-115. [PubMed] | 

 
         
                         
                 
                 
                 
                 
         
                         
                         
                        